廣州光束‘光纖振動周界安防預警系統(簡稱‘光纜哨兵’)’助力(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周界安防工作
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飲用水安全。一級水源地保護區的周界安防工作是防止水污染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廣州光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光纖振動周界安防智能預警系統(簡稱光纜哨兵),以國際先進的光纖振動傳感技術為核心,為(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周界安防工作提供精準、高效、經濟的安防解決方案。
(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周界安防管理痛點
推薦:(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布防我司‘光纖振動周界安防預警系統(簡稱‘光纜哨兵’)’
光纜哨兵產品介紹
分布式光纖振動檢測平臺(簡稱‘光纜哨兵’)可監測環網80Km,直線40Km的傳感光纜中,對所防護的設施或場所,進行全程范圍的長距離、全天候、預警為主的7*24小時智能監控,能即時發現入侵行為。
分布式光纖振動檢測(DVS)平臺特點 |
長距離監測 |
◆超長距離:
直線型可監控40KM
環形網可監控80KM
◆定位精確:
傳感光纖探測到入侵后,能定位入侵位置100米以內
全天候防護 |
◆抗干擾高:
傳感光纖無源、無輻射、抗干擾,野外布防成本低
◆隱蔽性強:
傳感光纖與防護場景能實現高度隱蔽布設,難被發現
7*24小時智能監控 |
◆無縫融合:
與視頻系統無縫融合,振動探測告警響應時間小于2秒,實現對入侵行為實時視頻取證
◆擴展能力:
具備手機短信推送告警信息能力
布防靈活應用場景豐富 |
◆探測率高,誤報率低,精準識別多個入侵事件,如:
★實體圍墻/鐵網翻越
★圍墻打洞穿越
★人工掘地潛入
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布防總則(示例)
根據《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2008-2020年)》文件,‘第十五條規劃重點任務’的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要求,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周圍建設隔離防護設施,隔離防護類型主要包括采用圍欄或圍網進行保護的物理隔離。
建議:圍欄內圈、外圈淺埋隱形傳感光纜,圍欄以掛網方式,布設傳感光纜,根據美觀度和探測靈敏度進行多層繞圈布設及偽裝。
防御場景1:淺埋傳感光纜,布設無圍墻+視頻聯動防護
安裝使用‘光纜哨兵系統’:
在水源保護區的圍欄內外,淺埋隱形傳感光纜,布設隱形周界。
可與保護區水源監測點進行視頻聯動,實現對保護區的實時全域周界防護。
防御場景2:翻越鐵網圍欄的入侵行為
沒有使用‘光纜哨兵系統’:
不可能實現全天候的實時監測,翻越圍欄的入侵行為隨時發生,未能有效預警與阻止!
安裝使用‘光纜哨兵系統’:
實現對水源保護區鐵網圍欄7*24小時監控,滿足預警為主,事前防范要求,保障一級水源地安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傳統防區型光纖振動測量原理
弊端明顯:
1、野外帶電設備容易壞,維護不便,存在電磁輻射水源地保護區的潛在威脅。
2、非干涉型的檢測,振幅信號區分難度大,或者虛警或者漏報。
3、硬件實現定位,部署很不靈活,無法地埋。
光纜哨兵系統的檢測原理及優勢
優勢明顯:
1、距離長,無源無輻射、無野外設備,部署方便。
2、干涉型的檢測方式,數據采集量極大,振動模式識別能力強,虛警和漏報少。
3、軟件實現物理入侵精準定位。
人工智能是光纜哨兵系統的技術核心
獨有人工智能防御模式
光纜哨兵應用(不占用光纖資源)組成最長80KM的超長距離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借助模式識別的事件數據庫,通過機器學習機制,培育AI系統,從而在入侵事件發生時,準確判定事情類型和決策告警。
事件庫的振動波形圖舉例:
小型工具鉆探的振動波形圖
挖掘機作業的振動波形圖
手摸光纜的振動波形圖
系統的優勢性能
設備工作參數及報警界面截圖
部署光纖振動周界安防系統的具體工作要求
光纖振動周界安防系統的核心功能是采集振動波形圖,并觸發事件機制,進行安全預警,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小區周界安全的物理性保護。采用技防和人防相結合的方式,配置相應人力,建立安全管理流程,實現閉環管理。
如果您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請點擊《分布式光纖振動檢測(DVS)系統(光纜哨兵)》進行查看。